• 民俗介绍之腊月二十三送灶神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图片道教之音制作)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武当山文化定位对海峡两岸经济思想的影响

    道家故事武当山文化定位对海峡两岸经济思想的影响

    撰者:吴承谕 海峡两岸文化经贸保障促进会 副秘书长2005/4/25 一、前言: 中国文化起源于远古中土各地域宗教融合,在这封闭大环境中,孕育了天人之际的思维,经夏、商、周、秦楚等诸代的发展,构成以易礼为中心的天人哲学文化。在这中国易理哲学发展过程中,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本土性宗教,源于黄帝,阐扬于老子,成道于张道陵,以黄帝的“阴符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楼宇烈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教学研究理论

    道家故事楼宇烈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教学研究理论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许多民族的文化甚至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同时,宗教文化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一定的整体文化环境的。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宗教文化,也就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文化都集中地凝聚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柳公权楷书神道碑铭词

    唐代柳公权楷书《苻公神道碑铭词》,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李宇林道长药王孙思邈真人谈养性之道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扁鹊云:“黄帝说:一昼夜漏水百刻,合于人一天的呼吸之数。漏水一刻,正常人有一百三十五息(一息等于一个呼吸);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人们居住在这个世间,只是存活于有数的呼吸之间,人生苦短,确实可悲可叹啊!衰老的人都哀叹青春不在,并为英年早逝的人伤感,为什么还不调养性情,以培补损失呢?我们经常会想到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有一百二十时,百日百夜有一千二百时...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曾国藩养生的得与失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大清名臣曾国藩,生前很注意养生,有很多养生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仅仅活了62岁,这与他晚年生活无奈,养生不当分不开。 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日常生活多以素食和蔬菜为主,曾言“吾夜饭不用荤,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即使军务繁忙,也“常食老米粥以疗脾亏”。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荤,专食素,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他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肥鱼大肉,皆可损伤脾胃。少食、素食...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春分时节应畅情志调饮食 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21日6时45分迎来“春分”节气。保健专家提示,此时节,春光明媚,气候回暖,公众要注意畅情志,慎起居,多运动,少熬夜,调饮食,解春困。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 她建议,人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在吃寒性食物时应佐以温热之品...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旬中辛日 课诵玉枢宝经凡所希求悉应其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旬中辛日 课诵玉枢宝经凡所希求悉应其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而成,即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雷声普化天尊主掌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据《雷霆玉经》载,禳谢水火,斩星伐庙,断蛟却虎,驱瘟辟邪,上解天罗,下解地厄。 雷声普化天尊“总司五雷,化形十方,运心三界”,是“群生父,万灵师”,掌管神霄玉府,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持诵圣号的功德和利益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持诵圣号的功德和利益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持诵圣号是我们修道的重要法门之一。特别是初发心学道的人来说,持诵圣号的法门既易入门,而且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在道教的经典中到 处都有持诵圣号的法门,但作为修道之士都未能按经旨去行持。道教的祖师开下这个持诵圣号的法门自有祖师度人利物的悲心和愿力,是祖师为了方便接引众生的善 巧。祖师没有说过的贫道也不敢和各位嚼舌,祖师说过的,作为祖师的我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祖师的教化说与你们听...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拜斗要义十问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拜斗要义十问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拜斗要义十问答 一. 问:什麼是拜斗? 答:拜斗是道教独有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应称为「朝元礼斗」。 二. 问:拜斗是属何教派? 答:拜斗是道教独有科仪,俗云:「佛无拜斗,道不放焰口」,其他宗教更无拜斗之科仪。 三. 问:拜斗的渊源如何? 答:拜斗渊源甚古,始创於汉张道陵天师,据北斗经所载「在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升玉局座授张天师「北斗延生秘诀」,人类始知斗为「天枢」是神人之主宰...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庄子的养生之术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庄子的养生之术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生活物质“取之有道”,才能够知足常乐,心地坦荡,必获大寿。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 死观为训,在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常见辟谷的方式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常见辟谷的方式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一、服气辟谷 主要观点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历史记载 《艺文类聚》载...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守一存思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道德经》说养神就是要“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进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平经》中更是详尽地论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欲长生不死,须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唐代司马承祯撰写《坐忘论》一书,认为养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安心坐忘之法”有七个阶梯...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天然道观举行登东蒙之颠183听道家文化183品乌牛早茶暨庆贺吕洞宾祖师圣诞祈福活动_道教文化 -天然

    2017年5月9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十四),适逢吕洞宾祖师圣诞之期,温州东蒙山天然道观隆重举行“登东蒙之颠·听道家文化·品乌牛早茶”暨庆贺吕洞宾祖师圣诞祈福活动。永嘉县委副县长毛红杏,县政协金盾,县宗教事务局局长杜国平,县侨联主席王萍萍,县侨办主任黄少林,乌牛街道胡主任,县政协侨联界别一行40多人及来自各地的善信齐聚天然道观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众共同听取了永嘉县道教协会副会长...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天地人和话养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道家故事天地人和话养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理解和对待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确立医学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