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叹道教女性神仙你心里的女神是谁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三八妇女节全称“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也称“女神节”。它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性的节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也是劳动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道教中的女性神仙,也是非常值得一说的对象。谈及女神的神通广大,自古中国民间就有“北元君,南妈祖”之说。 北元君指的就是碧霞元君...

    2025-04-11 0次

    阅读更多
  • 世界大考场在考验着每个人内心的贪嗔痴

    考场的环境要求人们在困境、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贪嗔痴可以理解为 一切烦恼的根源 ,而在生活中,不同的情景不断刺激这些内心的倾向,我们由此感受到内在的冲突与成长的需要。 1.贪(渴望与执著) 现代社会让人很容易陷入对财富、地位、物质和关系的执著。消费文化、社交媒体和竞争环境,仿佛在不断地放大“贪”。然而,这种追逐往往伴随着空虚感,人越是追求外在,可能越难真正找到内心的满足。...

    2025-03-22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六天说

    道家思想道教的六天说

    “六天”这个概念在早期道教的经典里是经常见到的,道教对它的批判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中国学术界对这个概念及其在道教史上的演化一直没有作出深入的讨论[1]。“六天”这个本出于儒家的概念何以在道教中这么重要,反而鲜见于儒家经典,道教对它的批判传达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一、六天的来历 在正史和儒家的经典里,我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言及“六天”一词的材料是《礼记》孔颖达疏和《旧唐书》[2]...

    2025-03-18 0次

    阅读更多
  • 金母称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

    金母 - 金母信仰金母又称瑶池金母,就是西王母,民间常称王母娘娘。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神灵。她最初出现的文献,是《山海经》。汉代,她的地位已经有所升高,而且与神仙信仰联系在一起。在汉代的道家著作《淮南子》中提到,羿向西王母求来不死之药,却被他的夫人嫦娥窃取,吃下去之後,飞到月亮上。因此她与长生不老的向往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汉代的铜镜上,有时出现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重新定位主体2014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动向

    道家思想重新定位主体2014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动向

    近年来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体上处于旧的热点逐渐消失,而新的热点尚未形成的转换时期。在新现象与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解释与指导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这是中西方学者共同面临的大问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发现2014年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了某种活跃态势。从各类哲学前沿问题表现出的特征看,哲学思考开始把目光转向人自身,套用一句杰姆逊的话...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阴神六丁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出处 《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 李贤注:“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则丁卯为神,甲寅旬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役使之法,先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远方物及知吉凶也。”参阅《无上九霄雷霆玉经》、《灵宝六丁秘法》。 唐陈陶《步虚引》:“赤城门闭六丁直...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诗词全真七子入道诗 王重阳赠七子

    丘处机: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余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 马钰:掷下金钩恰一年,方吞香饵任纶牵。玉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入洞天。 谭处端:超出阴阳造化关,一心向道莫回还。清虚本是真仙路,只要安居养内颜。 刘处玄: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洪波万丈高。 郝大通: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甲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净句。 孙不二:分梨十化是前年...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碑文之史料价值初探以明道藏为例

    【作者】 黄海德; 【Author】 HUANG Hai-de;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uaqiao University;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 碑刻文献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夙为学林所重。明《道藏》中保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实为研究道教历史与文化的珍贵史料...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知识道教十方丛林

    道家思想道教知识道教十方丛林

    道教宫观庙宇有两种不同属性区别:一种是子孙庙,一种是十方丛林(十方常住)。子孙庙可以收徒弟,世袭相传。十方丛林,有传戒特权而不得私收徒弟,性质是属于全国道公有的,其中备有全国道教各宗各派的“字谱”,号房、客堂可按簿查对法派后才可留单及转为执事。“丛林”之义,本指茂密山林,寓意为庙中常住道众人才荟萃。因为人员众多,十方丛林有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重要执事为选举产生,财产为道众公有...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的善恶承负观是怎样的

    在上古时期,古代先民就对天、地有了崇拜和信仰,并相信天地出现的异常变化,都是对人类善恶报应的必然反映,并因此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感应”:即有感(指行为),必有应(指结果)。感与应,也就是承与负的关系。“承负”者,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作恶,子孙遭殃。即有所做(行为),必有所获(结果)一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因”与“果”的关系。 春秋时期,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明确指出...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炼丹思想是在什么意识下产生的

    据《史记》等载:黄帝曾铸鼎于荆山,并在那里炼制丹砂,进而提炼出“黄金”,道教的炼丹思想从此萌发。而道教对科学的探索则是从老子所提出的“道”,以及对宇宙本源的思考开始的。可以说:道教的一切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也是在这一思维下产生并发展的。 道教炼丹,源于对“黄老”的崇拜,以及“神仙信仰”。进而提出,通过自己,亦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基于此,方士们或筑基炼丹,或修行悟道。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医学对传统中医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重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为此,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因此,去除疾病才是“益寿”和“延年”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重视养生、重生的道教就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密切的关系。 如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黄帝内经》、方家之手张仲景的《伤寒论》。东晋著名高道葛洪的《抱朴子·仙药》、《金匮药方》...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教主要神仙三茅真君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据《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前156-前140年)的人。 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让人生返归质朴以无为顺其自然

    一、 如果一个人需要用道德去约束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失去道德的原则了,就像需要用法律去制裁一个人一样,说明他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能够符合某一种标准,是内心不存在标准的界限,因为他不需要用标准去衡量。 就像鱼在水中从来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之中从来不觉得空气的重要。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需要衡量空气指数以及空气之中的氧气含量,说明空气已经稀薄到无法供应人的身体正常机能。...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道德经自知自胜自爱

    作者 :儒风君 编辑:紫云散文阁 图片:网络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爱者乐。 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过好这一生。 1 自 知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